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賦能創新藥研發
成都先導具有開展針對幾千種結晶條件進行高通量篩選的專長和自動化設備,通過世界級的同步輻射裝置,如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和日本兵庫縣的Spring-8 同步輻射光源,我們可以收集到靶蛋白本身或配體結合的靶蛋白復合物的高分辨率結構數據。我們的結構生物學家會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然后以適于計算機建模的方式展示所解析的結構。
常規晶體學實驗過程:
步驟一,結晶篩選 (識別晶體生長的條件)
使用高通量結晶機器人(MosquitoTM LCP), 節省時間和樣品,初始的篩選條件設為1000-2000個,可選擇采用不同的溫度
自動化晶體觀察站 (UVEX-ps256, Jansi) 用于晶體評估
室內X-射線光源 (Bruker D8 VENTURE with METAJET and CPAD) 用于日常衍射實驗
步驟二,結晶優化 (多維度優化晶體生長條件)
關聯實驗條件與晶體形態
結晶條件的重復和多維度優化
對粗篩的晶體通過精細篩選,和使用添加劑、晶種等進一步優化
步驟三,蛋白/配體共晶結構測定
數據收集之前,將目標蛋白與配體(主要來自成都先導DEL篩選或優化出的小分子化合物或者客戶的化合物)共結晶,或將它們浸入到蛋白晶體里以期獲得共晶樣品
在工業級同步輻射光源線站(SSRF or Spring-8)的數據收集頻率大約每月或每兩周一次,以確保獲得高分辨率的晶體結構。
為了使您在瀏覽本網站時獲得最佳的體驗,您需同意我們對Cookies的使用。想要了解更多有關于Cookies的信息,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政策。